•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贵州高校

校长侯长林在我校第二届第三次“两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时间:2016年04月23日 信息来源:铜仁学院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深化转型  厚植文化  凸显特色
为建成区域一流、办学水平突出、办学
特色鲜明的武陵大学而努力奋斗

——铜仁学院第二届第三次“两代会”工作报告
(2016年4月16日)
校长  侯长林

校长侯长林作《铜仁学院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
    2015年是学校的“深化改革年”。学校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紧扣“转型发展”主题,围绕全面建成武陵大学的奋斗目标,按照“上水平,出特色”的总要求,将深化改革贯穿于学校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常规工作稳中求进,重点工作卓有成效,创新工作亮点突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完善大学制度建设
    1、“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在2015年二届二次“两代会”上,明确提出要把铜仁学院“建设成为办学水平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转型发展目标。在2015年6月第一届党代会上,更进一步向广大党员干部阐释了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和重大意义,并将转型发展目标写进《铜仁学院章程》。经过近两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学校“地方性、服务型、特色化”的办学格局基本成型。
    2、“教学服务型大学”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制定了铜仁学院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内涵、功能及特征研究、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等十项重大委托课题研究方案。在《教育研究》《贵州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和报纸上发表了关于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研究文章,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3、“教学服务型大学”发展路径进一步拓宽。2015年9月,我校与德江县政府合作共建的铜仁学院乌江农林经济学院开学,首批800多名师生入驻。标志着由德江县政府投资5000万元,并保证每年300万元办学经费的我校第一个特色学院——铜仁学院乌江农林经济学院正式建成。2015年,我校与铜仁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共建的铜仁市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中心破土动工。2015年,我校还围绕铜仁丰富的矿产资源与市环保局、中科院地化研究所签订三方合作框架协议。
    4、“教学服务型大学”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2015年,我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派出博士团参与铜仁市“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的具体策划、调研与制定;二是完成了《铜仁市创建仁义之城理论与实践》重大决策课题的研究工作;三是完成了市政府向国家发改委呈报的“梵净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梵净山申创五A级风景名胜区质量报告”;四是加快推进2011协同创新项目,积极与部门、政府、行业、企业共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有效地推进项目成果转化。
    5、“教学服务型大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修订《铜仁学院章程》《铜仁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构建“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体系。加强各专业学院内部治理能力建设,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教代会、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等制度。工会充分发挥“教师之家”的积极作用,切实解决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进一步营造了教职工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1、坚守课堂底线,深化教学改革。制定《铜仁学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制度,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激发了转型发展的动力。制定《铜仁学院关于鼓励应届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办法》,加大对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支持力度。2015年我校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上线80人,其中985大学8人,211大学40人,全校上线率虽然不高,只达4%,但个别院系,比如生农学院已经达到了14%。
    2、强化专业课程体系,推进应用转型。2015年,按照“依托专业、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原则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了《铜仁学院精品课程评定办法》等制度,把课程目标定位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把课程内容对应到学生将来工作岗位与职业要求上。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全校共完成38项校级课程改革项目立项评审工作。
    3、构建荣誉体系,激发干事热情。出台《铜仁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奖励办法》等,设立“卓越教育管理奖”“卫理最高教学奖”“铜仁学院教学名师奖”“明德学生奖”等,逐步构建教育教学荣誉体系。隆重召开首届“明德学生奖”颁奖典礼,有6个团体和10个个人获奖。
    4、创新培养机制,加强自主学习。出台了《铜仁学院自主学习学分制的实施与管理办法》,推进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改革。自主学习学分制实施以来,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充分的调动,现学校图书馆、自修室、专业学术讲座等呈现出多年未见的学生争抢座位的场面,学生认真读书、背诵的情景成为学校的风景线。
    (三)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突出科学研究成效
    1、有效推进特色重点学科建设。2015年我校成功申报了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2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
    2、硕士点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成立了专业硕士点申报领导小组,启动了林业、职业教育专业硕士点申报工作。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与贵州师范大学开展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已招收24名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
    3、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加强。修订完善了《铜仁学院全日制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管理办法》,组织学生参加了贵州省第一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我校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优秀奖4名。聘请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112人担任兼职教师,外聘教师比例达到20%。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2015年,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出台《铜仁学院学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指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2015年,我校有8项学生项目通过教育部审核立项。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我校材化学院的学生项目获得全国三等奖。2015年,本科学生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普刊42篇。
    4、科研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成立铜仁学院科技评价改革领导小组,召开“铜仁学院科技评价改革研讨会”。建立我校创新平台综合绩效考核制度,构建校内科研奖励体系,以科研成果质量评价为导向,修订《铜仁学院科研及相关成果奖励办法》等科研管理文件。
    5、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2015年,学校加大了科研平台建设和申报力度,省部级及省教育厅科研平台数量由17个增加到23个,增长35%。一是由我校申报的“铜仁学院矿区土壤环境科学技术院士工作站”获批,实现铜仁市院士工作站建设零的突破;二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成立以铜仁学院为载体的“铜仁市文化科技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完成了第一批6名博士进站申报工作;三是我校“武陵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评审,正式成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项目”,学校“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获批为全国优秀人文社科普及基地。
    6、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一是科研立项翻了一番。2015年,我校共获批项目19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3项,科研总经费达到1566.5万元;二是科研成果质量明显提升。2015年,我校教师共出版学术专著11部,编著25部。发表论文717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等重要刊物上有237篇(有1篇发表在A类期刊上)。2015年共获得发明公开22项,发明授权1项,实用新型授权25项,软件著作权2项;三是科研成果获奖创历史新高。2015年,在贵州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奖中,我校共有11项成果获奖,超过我校历次获奖之和,全省排名第五。
    7、学术交流进一步强化。2015年学校举办学术讲座达100多场次,承办了全国桃源文化研讨会、全省高等教育学会年会和“第五届全国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张绍阳、王嘉福、皮坤乾、费爱心等教师在2015年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相关学术论坛上作了专题发言,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健全学生服务机制,打造成长成才平台
    1、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健全服务与指导机制。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共为学生提供10000余人次服务,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示范点”。
    2、坚持全面育人理念,打造学生成长平台。2015年,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共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6项。在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活动中我校学生获个人奖项60余人次。建设“铜仁学院微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并以日点击率最高为50823人次,跃居当日全国高校活跃度排行榜第一。
    3、招生就业成绩喜人,学生资助保障到位。2015年学校面向全国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专业招生方向达49个,招收新生2262人,报到率为97.10%,生源质量稳中有升,一次性投档率明显提高,文理科录取分数均超全省划线5分。2015届毕业生人数为2176人,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9.02%,年终就业率96.2%。175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完成选岗签约仪式,顺利走上工作岗位,9个创新训练项目和1个创业项目通过教育部审核立项。为484名毕业生审核、发放求职困难补贴资金24.20万元。
    (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推进开放办学
    1、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力推动“双百工程”,2015年我校引进博士30名,教职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返校的教师22名,考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 23名。2015年我校共有121名教师通过全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其中正高15人,副高54人。2015年共派出225人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师德先进典型。加强师德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第31个教师节, 对11个先进集体、23名优秀教师、33名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
    3、推进开放办学进程,筹建国际教育学院。2015年我校招收留学生65名,筹建了国际教育学院。2015年先后与泰国、美国、印尼等国的21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选派了103名学生前往美国、印尼、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短期研修。制定了《铜仁学院2015年国际化办学绩效考核指标》等,建立了“学生出国留学工作流程”等制度,使涉外工作有章可循。   
    (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育人环境逐步优化
    1、顺利完成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学校实现整体搬迁。2015年9月,我校基本完成了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顺利从老校区搬迁到新校区,实现了在铜仁市的“一校一址”办学目标。现在,学校占地面积达1000余亩,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实验实训中心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92万册,电子图书283.3万册。
    2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加快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与监管力度,提高后勤保障服务能力。出台了《铜仁学院财务处报销指南》等制度,全面实行财务联系人报账制,通过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公开财务决算和财务预算工作报告。出台《铜仁学院创收及分配管理办法》,加强创收工作的管理。
    3、加强综合治理工作,打造和谐校园。成立校园安全信息联络员队伍,拓宽安全信息渠道;加强校园日常安全防范工作,强化对师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制定学校特种设备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思政工作成效显著
    1、加强组织建设,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2015年6月我校召开了中共铜仁学院第一届党代会。顺利完成了“两委”换届工作。会议全面系统总结了学校近五年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学校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科学制定了未来五年学校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开展“七一”表彰活动,表彰基层党组织20个,党员86人,党务工作者43人。认真落实省、市党建驻村帮扶任务,赴偏远山村开展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走访调研和慰问工作。学校党委和10个党总支通过了市直工委的验收检查。生农学院的《硕博走出象牙塔,服务地方显身手——生农六兄弟基层行》荣获2015年全省高校基层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级化学团支部获全国高校“示范团支部”。
    2、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学校声誉。2015年学校网站和《铜仁学院报》共刊发新闻、通讯等宣传稿件722篇。
    3、加强队伍建设,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自2015年5月开始,全校举办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专题党课 80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30次,邀请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12场次,参加人数达5000余人次。学校领导深入一线解决新校区建设、学生食堂寝室等方面问题和困难60余件。征求到“不严不实”意见建议1500条,经梳理后给校级层面提出的意见建议有20余条,通过普遍开展谈心交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作风有了实质性转变。
    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突出监督执纪问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作风建设,纠正“四风”问题;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积极推进党务、校务公开,促进学校的依法民主管理;认真回应师生关切的问题,依纪依法处理违法违纪问题。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全面完成校园廉政文化“八个一”活动,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廉政歌曲演唱大赛活动。在第四届全国廉政作品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各1名。完成省、市级党风廉政建设课题5个,其中获省纪委一、二、三等奖各1个。承办了铜仁市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讨会。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全校师生凝心聚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我代表学校党政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主管部门表示感谢!向付出努力的每一位师生员工表示感谢!向给予学校帮助和支持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受招生指标政策性限制所导致的生源争夺更加激烈,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管理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为此,我们必须义无反顾、沉着应对、积极作为,用发展的理念来解决前进过程中的困难,用创新的思路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二、2016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全国 “两会”期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高校转型的问题时指出,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教育向来都与整个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两者没有任何一项可以纯粹地孤立存在,它们都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那么,经济上的“供给侧”改革必然会引领处于冲击“双一流”和“应用型”转型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战略机遇,紧紧抓住国家高等教育转型发展 “试点推动,典型示范”的大好时机,提前谋划,果断出击,找准转型突破口,保证转型到位彻底。去年,我校成为全省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转型发展走在全省及武陵山片区高校前列。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加速“应用转型”的《铜仁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建设方案》,并以转型发展为指导,将学校今年的发展主题确定为 “特色发展年”,目的就是要深入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际,凝练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发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不可替代性,为加快推进我校“十三五”事业发展布好局开好头。
    今年重点要做到八个坚持。
    (一)坚持从严治党,筑牢学校特色发展基石
    1、加强党的建设。按照中央、省市有关部署,在全校党员中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落实学校党代会目标任务,紧紧围绕新常态新理念,切实加强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抓好反“四风”、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注重实证研究基地建设;细化和落实基层党组织和负责人工作职责,探索党总支书记校级层面述职测评,健全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探索制定处级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大力整治庸懒散问题,建立健全处级干部工作目标机制、岗位责任制、激励保障机制、约束惩戒机制。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修订并实施《铜仁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和《铜仁学院教师、干部、工人职业道德规范》。启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召开铜仁学院首届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制定并实施《铜仁学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案》。
    3、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完成国家级3篇、省级20篇、市级50篇的对外宣传任务;做好学校每年一次的画册、光盘(中英文)更新工作;加强网站建设,及时改版升级。
    (二)坚持转型发展,提升学校特色发展水平
    1、优化管理机制。加快推进职能部门管理职能转变,出台《铜仁学院管理职能权力下放工作方案》《铜仁学院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院长、党总支书记的工作职责。明确各职能部门、学院相关机构设置,落实相关行政人员的机构编制,制定出台学校“三定”工作方案,实施《铜仁学院教师岗位专业职责分类管理办法》。
    2、推行民主治校。组织召开铜仁学院第二届团学代表大会。调整优化学校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做好每年度全省普通高校加快发展目标绩效考核工作。 
    3、构建铜仁学院理事会。制定《铜仁市政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建立合作办学机制、绩效分配机制和兼职教师聘用机制,完善校政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组建校政企合作处,加强校政企合作处网络化、精细化管理。
    4加速“应用转型”发展力度。贯彻落实好《铜仁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建设方案》。加强双师双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实践应用能力。加大科研成果现实转化力度,强化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
    5、加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今年要完成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名,新增正高职称教师15名,新增“双师双能”型教师26名的目标任务。在推进完成“双百工程”的同时,重视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三)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推进特色学科建设
    1、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要素。科学编制“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构建区域一流学科建设机制及评价与保障体系。加大资金投入,结合铜仁市乃至武陵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原有的学科进行调整和整合,启动区域一流的学科的建设工作,做好高峰学科、高原学科的遴选和建设工作。
    2、深化学科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学科基层组织建设,组建梵净山研究院、区域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院及相应的院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等非编机构。
    3、强化社会服务。围绕地方资源,注重产教融合,加大应用研究政策支持力度。今年纵向、横向的科研项目要完成3000万元的指标,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到15项以上,在C类以上期刊发表文章达到100篇以上(这里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材化学院的杨应昌博士在碳酸钠米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有一篇论文被SCI一区收录刊物录用,这是我校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的首次突破)。出版专著20部,申请公开发明专利40项。强化科研成果奖参评转化意识,力争理工科类科研成果在市厅级有3-5项成果获奖,在省部级有3-5项成果获奖,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在市厅级有5-10项成果获奖,在省部级有3-5项成果获奖。
    4、加大推进“一点两站”建设力度。做好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系列工作。以林学、教育学两个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做好相关硕士点建设的准备,力争成为硕士点建设单位。在抓好现有院士工作站基础上争取再建一个院士工作站,力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站人员达到15名以上。
    (四)坚持协调发展,构建特色教学质量体系
    1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出台《铜仁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强化“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和立项。重点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的实施,开展已立项建设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启动工作或中期建设检查。
    2、启动校级专业综合改革。编制完成《铜仁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遴选并打造3-5个校级重点专业,逐步构建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的专业体系。编制完成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试行开展专业建设评估。
    3、加快推进课程建设。编制《铜仁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继续实施校级课程建设与改革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研制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完成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启动课程评估,各学院每年至少遴选两门课程进行评估。继续推进MOOC课程建设,到下半年MOOC课程增加至18门,MOOC课程学习人数达4500人次以上。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今年将以公共课程为突破口,公共课程要打破传统的一本教材、一种教学方法面对全校学生的格局,探索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课堂教学,积极尝试创新性教学。启动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心理健康教育5大公共课程改革。对2015级学生全面实行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稳步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俱乐部制改革。全力以赴做好2016年秋季硕士研究生考试准备工作,上线率力争全校达到7%,各学院不低于5%。
    5、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制定《铜仁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四型人才”(技能人、知识人、智慧人、灵性人)为目标,全面启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完善自主学习学分制,逐步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服务学生中长期发展。按照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的时间节点和指标体系,制定教学成果奖培育计划,启动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争取在省级教学成果奖上有重大突破。出台《铜仁学院科教融合实施意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工作,在项目研究中提升和发展。
    (五)坚持绿色发展,优化学生成长成才环境
    1、重点打造“五大校园”工程。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生活环境,打造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智慧校园、灵性校园。
    2、启动铜仁学院养成教育工作。4月底完成《铜仁学院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利用网络、报纸、微校园大力营造“如何做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的教育氛围,加快大学文化建设步伐,以大学文化引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我们不能培养钱理群教授批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不能培养西班牙教育家加塞特所批评的只懂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文化修养的新生的“野蛮人”。所以,文化及养成教育是我们不能够忽视的重要工作。
    3、推进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建设。协调职能部门进驻中心为学生办理事务,力争全年办理学生事务超过10000件。探索“一站式”中心与市政务中心的合作,承接市政务中心相关业务进入“一站式”中心为师生服务。
    4、做好招生与就业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招生指标,确保毕业生离校就业率达60%,初始就业率达到90%、年终就业率达到95%以上。争取建立1000平米创业孵化中心或创办“创业学院”,通过“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项目,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名额。
    (六)坚持开放发展,助推国际化办学上台阶
    1、建成铜仁学院大学科技园。联合地方政府、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进来,积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2、组建电子商务学院。服务国家电商扶贫工程试点示范城市和“农村电商”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推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铜仁运营服务中心建设。
    3、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合作研发科技项目、合作打造文化产业平台等。组织或承办各种学术科研研讨会、论坛,各种学科竞赛。今年,学校将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联合召开第二届“全国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学术研讨会;承办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承办全省高校保卫工作年会。
    4、有序推进国际化办学。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合作院校达10所以上,争取与俄罗斯、韩国、日本各有1-2所合作院校。进一步落实《铜仁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完成40人次的教师和80人次学生的出国∕境交流、学习、考察任务。争取国家外专局、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派送教师出国培训。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争取留学生规模达到300人。
    (七)坚持共享发展,完善各项社会服务功能
    1、加快图书馆中心馆与分馆的建设力度。加快图书馆建设力度, 6月底实现中心馆向全市人民开放的目标。同时,分期分批建设各个学院图书馆分馆。
    2、加快推进本科办学10周年系列活动的准备工作。做好校史馆、档案馆及年鉴等工作,抢救整理学校非物质文化,出台《铜仁学院关于校友会、基金会工作方案》,实质性启动校友会、基金会工作。
    3、加大学校资金的筹集力度。进一步规范资金的预算与执行管理,解决好各学院、部门合法的经营收入(即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与合法使用问题,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将学校一般运行支出费用下调10%。今年,继续教育学院需要完成300万元的经营收入目标,各学院和职能部门要完成330万元的的经营收入任务。
    (八)坚持特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当前,学校已站在创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争取硕士点授权单位的新阶段,处于攻坚克难、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今天在转型升级中落伍,明天我们将在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队伍中掉队。能否成功转型升级,事关学校百年大计,事关学校长远发展,同时也事关我们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争取创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要争取成为硕士点授权单位,要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全国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格局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关键就是要走特色发展之路,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切实把培养区域一流人才、产出区域一流成果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追求,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通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质量、学科发展质量、队伍建设质量以及管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换挡。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科学谋划“十三五”事业发展,启动“五大”特色实训中心建设。完成《铜仁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铜仁学院“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力争获得中央专项基金。启动梵净山区“农林水”工程技术实训中心、武陵山片区锰钾汞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实训中心、梵净山旅游产业实验实训中心、梵净山文化产业创意实训中心、铜仁学院创新创业综合实训中心五大特色实训中心的基础建设。
    2、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与设置特色学科专业。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服务新产业、新技术为突破口。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调整与设置区域特色学科专业,加快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够在一线从事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加大乌江农林经济特色学院建设。设立德江发展研究院和铜仁学院文化科技产业创新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德江分站。实现特色学院、特色专业、特色课堂交叉融合。
    各位代表,同志们,特色发展是地方本科高校的唯一出路,是我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指出:“大学教育,既贵专精,尤贵宏通”。我们要立足地方实际,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下足功夫,不仅要建设区域特色专业、区域一流学科,而且一定要把铜仁学院建成区域一流的大学。这是我们铜仁学院所有师生的追求和梦想。只要不懈努力,梦想总会实现。让我们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强化内涵,突出特色,创新驱动,狠抓落实,为建成区域一流、办学水平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武陵大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上一篇:党委书记李树新一行赴毕节出席贵州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座谈会
下一篇:我校第二届第三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作者:佚名 编辑:铜仁学院)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