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贵州高校

我校第344期文科讲坛学术报告举办

时间:2016年10月10日 信息来源:贵州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贵大新闻网讯 (记者团 龙金梅 报道) 为落实学校文科振兴工作,进一步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活跃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气氛,繁荣学术交流,9月28日晚,由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文学与传媒学院、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及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共同承办的贵州大学第344期(2016年第44期)文科讲坛在我校文化书院勉学堂举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副院长孙华受邀到我校作学术报告。

在学术报告中,孙华教授从贵州的文化资源、贵州文化资源的保护和贵州文化资源的利用这三个问题来谈。在贵州的文化资源介绍中,孙教授说古人类在贵州留下了大量的史前洞穴遗址,这些洞穴遗址无疑是贵州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值得被重视及更好的利用。其次,贵州有许多汉晋的遗址墓葬。研究这些墓葬,能够更深入的认识秦汉至魏晋南朝中央王朝在西南的实际统治状况、中央与地方的统治关系、移民分布情况及移民和土著之间碰撞融合情况。孙教授认为保留至今的土司物质遗存,如城址、堡垒、衙署等已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羁縻土司时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这一地区这一时期历史的实物见证。同时,山水景观与古代建筑成为了贵州文化重要的代名词。

关于贵州文化资源的保护,孙教授表示民族村寨是贵州看得见的最大资源,贵州少数民族村寨较少修建引人注目的公共建筑群,所以难以列入文物建筑来进行保护。就贵州少数民族的保存状态来说,它们不是单纯的存在状态的“建筑”,或毁坏的状态的“遗址”,而是一种还在不断变化的“活”的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应当是介于行为过程遗产和行为结果遗产之间的“混合”的文化遗产。孙华教授提出保护文化遗产应当注意遗产的延续性,不能终止村落沿着自己的轨迹继续发展,不能将活态村落变成村民都已离去的“古村落”;村落文化景观属于农业文化景观,是农业文明的结晶,村落文化不能失去农业;构建一个由村民组成的保护与发展机构对到村寨村寨保护工作有着至关重要。

关于贵州文化资源的利用问题,孙教授说:“村落不仅仅是保护,也要发展、利用。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从业人员,更应该注重村落的发展。”

 

 

【责任编辑 鄢颖超】

上一篇:我校EDP校友分会成立
下一篇:热烈祝贺我校潘学军教授被贵州省委评选为“贵州榜样·最美人物”

(作者:佚名 编辑:贵州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